歷史 / 館藏 / 發現
  傳播成都博物館文化
  走近成都博物館文化 第二站
  “三國聖地”“文學聖地”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這些傳承了千百年文化的博物館被坊間冠以這樣直觀而響亮的稱號。可見在市民的眼中這些帶著歷史色彩的博物館是尋找成都文化DNA最好的地方。
  如今這些博物館面對市民越來越親近,越來越主動,它們將市民請進博物館,館長專家和市民互動,為市民講解成都深厚的歷史,正如一位博物館館長所說:“這些都是博物館探尋提升公共教育能力所做的努力。”
  在四川大學這樣知名的學府當中,有著悠久歷史的博物館一直閃爍著自己的光芒,經歷百年滄桑,“西南文博界之文物收藏、研究開端於此。”可見成都的博物館文化在歷史當中的重量。
  聚焦“我最喜愛的講解員”評選
  草堂姐妹花講解員報名角逐
  曾為英國首相卡梅倫講解
  “5·18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商報博物館直通車周年頒獎盛典”全面啟動,將評選10位市民最喜愛的講解員的消息傳出後也引起博物館講解員的關註。昨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趙芸、王羽兩位女講解員都期望得到市民的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她們都曾為英國首相卡梅倫講解,對於講解員的工作,她們都有同樣的感觸,“當我講解草堂,我感到又驕傲又自豪。”
  今年26歲的講解員王羽是草堂的專職英語講解,她告訴記者,“很多外國人來到草堂,都對杜甫瞭解很少,如果他是英國人,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就像莎士比亞對於英國,杜甫在中國的影響力就是那麼大。”去年底卡梅倫來到成都,她負責為其講解:“他比我想象得更親和、幽默,我們一路上基本上都有交流,他一來就告訴我為什麼要選擇來草堂,他對杜甫有很多瞭解,是做了很多案頭工作的。”王羽告訴記者,卡梅倫最喜歡的是草堂的盆景園。
  王羽已經接待過很多國外領導人,“我們的路線一般都是從正門到中軸線、走廊、茅屋、盆景園、花徑再到南門。”王羽從英語系畢業後就來到這裡工作,“我一直喜歡古詩詞,喜歡這些傳統的文化底蘊。”
  27歲的趙芸講解風格如同一陣清風,她說,草堂有清代的學者顧復初所撰寫的對聯,上聯為“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錶面上顧復初將自己和杜甫比喻為龍虎一樣的詩客,可細細品讀卻發現龍是蜷曲著的,虎是卧趴著的,說明是不得志的龍虎。下聯顧復初筆風一轉: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意思是“我”和杜公皆漂流於蜀中,“但是杜公您不一樣,您留下了這麼一座長存天地的草堂,讓後世人敬仰,而我顧復初縱使滿腹經綸,不僅報國之志難以實現,也沒有什麼可以留給後人了。”
  給趙芸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前段時間接待一些盲人參觀者,“他們看不到,我就讓他們儘量去摸,不能摸的,我就給他們描述文物的樣子。”趙芸舉例,草堂著名的“少陵草堂”,在她接待盲人參觀者時,就會一個字一個字詳細介紹,連字的顏色都不漏掉。
  在你游覽成都的博物館時還有哪些讓你記憶深刻的博物館講解員呢?為他們投出你的一票吧!
  成都商報記者 曾靈 攝影報道  (原標題:成都瑰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77ttnu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